文章来源http://caijing360.blogspot.com/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在当前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就是要运用科学发展观这一锐利武器,深入分析研究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和对策,既切实降低金融危机给我们造成的影响,解决眼前的难题;又着眼长远,为经济社会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
这次金融危机的特点是爆发快、来势猛、范围大、影响深,产生的原因也是复杂的。系统分析一下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及过程,我们就会发现,这次危机的爆发不是偶然的事件,而是必然的结果;不是人为的影响,而是规律的作用。
1.次级房贷是导火索
9€?1事件之后,为了避免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降低贷款利率,鼓励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就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决策。2001年至2004年,经过17次降息,利率降到了1%乃至1%以下。银行、投资商为了争取更多的客户、资金和利润,就放宽条件,允许那些不具备贷款条件和还款能力、信用等级较差的人参与住房抵押贷款。当时光移到2006年底,风光了整整5年的美国房地产终于从顶峰重重摔了下来。房价下跌,利率提高,房地产泡沫一下被捅破了。先是普通民众还不起贷款,接着贷款银行坏帐率提升、大幅亏损以至倒闭,与贷款相关联的银行、投资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等相继出现亏损和破产,然后导致股市大跌。最终,次贷危机这根导火索终于引爆了震惊全球的金融危机,“捅出了一个天大的窟窿。”
2.金融衍生品是放大器
据了解,美国房贷约11万亿美元。如果按前面讲的次级房贷占46%计算,充其量也只有5万多亿美元,而且大多发生在美国本土银行,主要是房利美、房地美两大公司,无论如何也捅不出“天大的窟窿”。问题发生在其后的一连串金融衍生品。
第一步:把次级贷款设计成债务抵押债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简称CDO)。为了分散风险,他们找到了投资银行,设计了一个债务抵押债券(CDO),并分成高级和普通两种。高级CDO享有优先赔付的权利,即变成了中低风险债券;普通CDO则没有这种权利,成了高风险债券。
第二步:通过避险基金回购普通CDO。投资银行通过避险基金进一步分散风险。他们把普通CDO的利率定到12%左右来吸引避险基金。避险基金在全世界找到利率最低的银行借钱,再用这些钱大举买入CDO债券。因为普通CDO的利率达到12%,而利率最低的银行利息才1.5%,光靠利差,避险基金就赚了一大笔。
第三步:把高风险的债券CDO进一步变为信用违约交换合约(Credit Default Swaps,简称CDS)。为了鼓励更多的人购买CDO,华尔街的“精英”们又玩起了保险游戏,即由发放债券的机构每年白交一笔钱给保险公司,作为CDO的保险金。据不完全统计,仅CDS的交易额就达到62万亿美元。次贷也就是房地产泡沫继续放大了。
第四步:发明新的基金购买CDS。CDS市值虽然很高,但毕竟风险也很高。为了进一步分散风险,提高利润率,金融“精英”们又设计了一个新的“金点子”:即把交易CDS赚的钱(假设50亿)作保证金,创立一只新的基金。有关评估机构看到这个“天才”的方案,马上给到AAA的最高级别的评级。结果,这个基金卖疯了,本来已经很大的泡沫又被放得更大了。
这些衍生品的原始资金,只是来自贷款的微薄利润。当房价下跌、利率上调之后,次贷的风险浮出水面,衍生品这条食物链马上断裂,放大的泡沫在一瞬间被捅破了!
3.经济虚拟化是滋生地
为什么金融衍生品能够发展得如此广泛、如此迅速?重要原因是美国具有虚拟经济这一土壤和温床。美国经济的最大特点是虚拟经济,即高度依赖虚拟资本的循环来创造利润的经济。虚拟经济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高杠杠率,即用很小的自有资产,通过大量负债融资实现大规模扩张。杠杠率通常达到20-30倍或更高。这种高杠杠率的合法存在,造就了大批的投机行为,是虚拟经济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从虚拟经济的发展看,有三个重要的历史背景:一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越战”所导致的美国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使得欧洲国家不再信任美元,而大规模地用美元换回黄金。为了确保美元的地位,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废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中35美元与1盎司黄金的自由兑换的约定。这一改变,让美元发行失去了黄金的约束而更加有恃无恐。二是当时的基辛格博士游说“欧佩克”,将美元确定为国际石油市场唯一的计价和结算货币。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生了两次石油危机,油价的大幅上涨让世界各国的美元需求大幅上升。美国乘机放松了对美元货币供应量的管制,美国的印钞机开始日夜不停地满负荷运转,以满足全世界的需要。
美元在国际结算中的这种特殊地位,在世界上形成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循环怪圈。
——美国所需要的商品,只需印钞票去外国买就行了。
——美国买东西花费的美元,通过出售美国债务(国债或公司债)重新回到美国本土,变成美国政府或公司可以任意支配的资金。
——这些钱被用在美国人身上,使他们有能力去消化那些从国外买来的东西。
——美国的商人通过在本土出售外国商品而获得收入,然后继续购买别国的商品。
正是这样一种虚拟经济的环境,造成了美国金融衍生品的大量繁殖和生长。也培育了美国经济的空壳化和大泡沫。
4.消费文化是催化剂
美国人是超前消费、信用消费、预期消费、奢侈消费,寅吃卯粮,中国人则是积累消费、勤俭消费、量入为出,寅积卯粮。美国的消费文化实质是一种享乐文化、借贷文化。在超前消费盛行的社会里,人人手里都有信用卡,多数人靠借钱过日子。美国的信用卡可以先消费,一个月之后再还账。个人靠借贷消费,团体靠借贷运行,银行靠借贷填账,国家靠借贷维持。我们列举二组数字:一是居民储蓄率和家庭负债率。2007年前后,整个美国居民储蓄率下降到1%以下,而目前家庭债务却达到了14—15万亿美元。二是国家负债率。美国国会所能接受的名义国家债务余额为11.2万亿美元,如果把美国政府对国民的社保欠账等所有隐性债务通通加在一起,2007年美国的实际债务总额高达数十万亿美元。如果把诸如“两房债券”那样的抵押债券、美国各大财团所发行的、说不清是公司债还是政府债务以及市政债券等再加起来,意味着美国已经资不抵债了。这种情况如发生在一些小国,这个国家早该破产了。但为什么美国没有破产呢?因为它使其他国家拥有了过多的美国债权,债权国不能让美国破产,否则这些债权国自己也会因此破产。换句话说,美元和美国的债务绑架了全世界。正是由于超前消费的消费文化才产生了这种负债经济模式,才催生了大量金融衍生品,催生了金融衍生品的巨大需求和庞大市场。正因为具有这种消费文化和债务经济模式,美国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金融危机的恶性循环的漩涡。
5.政治经济制度是危机源
综合上述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有很多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来看,还是制度和体制问题。有专家认为,资本主义已经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这是基本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现状的。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秘密在于它具有“寻租”和“垄断”相结合的特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本质上是美国金融垄断资本为维护自身资本的利益,通过控制国际国内的经济政策,操纵国内国际金融市场,违背正常的经济规律,改变了经济周期,而导致自身爆炸的结果。放松乃至放弃对金融市场的监管,维护美元在国际上的垄断地位,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垄断资本主义的国家利益。金融垄断资本的存在和发展,金融危机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科学的因应之策
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其错综复杂的原因,但从根本上来说,是违背发展规律的结果,也是背离科学发展轨道的结果,是对违背科学发展规律的惩罚。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挑战,就是要把偏离科学发展轨道的发展方式、发展路径引导到科学发展轨道上来。
第一、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提供了应对金融危机的理论武器。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指导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科学发展的观点全面客观地分析金融危机对我们的挑战,我们发现,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金融领域的影响,持有的美国债券、股票以及汇率变化对美元储备等造成了一定损失;二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是外贸出口受阻、增幅下降,使得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亏损增加,导致经济总量增幅有所下降;三是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影响,主要是个别企业关闭,职工失业等等。这些影响还未见底,还将持续。但是,这种影响并没有改变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态势,也没有发生一些境外媒体所炒作的企业掀起“倒闭潮”和民工“返乡潮”、“退保潮”。用科学发展的观点深入分析这种影响,我们进一步发现: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对泡沫经济、虚拟经济的冲击较大,而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较少;对没有知识产权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冲击较大,对具有自主品牌的技术密集型冲击较少;对外贸出口型企业冲击较大,对本土内贸型企业冲击较少。这种冲击虽然对眼前的经济发展带来某些影响,但从实质和长远看,有利于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提升。因此,眼前的危机,既是对我们的冲击,也是我们的机遇,是塑造科学发展模式的机遇,是坚持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机遇,是实现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机遇。我们要敏锐、牢牢地把握这一历史机遇,真正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第二、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提供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实战方略。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应对金融风险,实现科学发展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防范金融风险与鼓励金融创新的关系。既要严格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牢固筑起防范金融风险的防火墙,又要鼓励金融创新,发展和壮大金融服务业,为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二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坚持科学发展路径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只有坚持发展,才能增强应对金融危机的实力、才能促进就业和防止通货膨胀、才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三是扩大内需与开拓国际市场的关系。我们有13亿人口,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出品转内销既有必要又有可能。一定要加大扩大内需力度,做到出口损失内需补。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国际市场的开拓。对外贸易出口增幅下降,并不是国外消费需求的绝对的下降,而是因金融危机造成的金融链条断裂,引起国外进口企业的资金短缺,导致进口减少。因此,不是没有市场,而是在于开拓。
第三、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提供了应对金融危机的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具体运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根本方法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统筹兼顾,把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中来谋划,从全局的角度解决因金融危机冲击带来的复杂问题。一是要统揽全局,全面谋划;二是要未雨绸缪,超前防范;三是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四是要兼顾各方,综合平衡。
文章来源http://caijing360.blogspot.com/
bons plans beauté
6 年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