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朗咸平带着他犀利的观点来到了西安,为我们带来全球经济大变局下的企业突围新思路。他说……
企业要会做“鱼香肉丝”
为什么中国企业很少能成为世界知名企业?
郎咸平的解释是:“这就如同做‘鱼香肉丝’,我们的企业仅仅是大厨自己表演,而不是系统性工程。”4月19日,朗咸平在“2009宏观经济分析及金融海啸冲击下的企业突围战略”与我省企业高管、学者论经济时这样说道。
“一个饭店的鱼香肉丝烧得好吃,光是一个大厨会烧还不行。如果想长期拥有这种优势,就要尝试把鱼香肉丝制作步骤写出来,几经实验和修改后形成大厨标准:找20个工人,把炒鱼香肉丝的过程分散成20个环节,有人负责切丝,有人负责调味,有人负责火候……以后,只要按照这个标准去‘生产’鱼香肉丝,有没有大厨已经不重要了。也就是说普通人,一样能做出大厨的水平,而且关键是稳定,这就是系统工程的内涵。所以,一个企业想长期做出地道的鱼香肉丝,20个‘螺丝钉’比一个大厨更加重要。”郎咸平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解说“稳定的流程工序系统”。
妙语解读“6+1”
今天的中国享受着“世界工厂”的美誉。然而,郎咸平认为, 中国制造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因为我们已经进入到产业链竞争时代,单纯在劳动成本上面下工夫的中国制造已经走到了尽头。所谓的制造业大国,只不过是国际产业链分工里利润最薄的一环。东莞玩具厂制造一个芭比娃娃,出厂价大概是1美元,而这1美元的芭比娃娃卖到美国的销售终端———沃儿玛的零售价却是10美元。10美元减掉1美元的9美元就是通过整个大物流环节产生的,即它是由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定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等六大环节所创造出来的,就是所谓的“6+1”。在整个产业链中,谁拥有“6”谁就拥有定价权。因为利润太低,东莞的很多玩具厂在全球金融危机下都倒闭了,但是汕头有一家玩具企业做的很好,因为这家玩具企业拥有了完整的“6+1”产业链,他们除了做制造之外,还拥有自己的产品设计部门和众多的终端零售点。
目前,中国大多数的工厂只不过进行“来料加工”或“来样加工”,而后期的仓储、物流、批发、零售也是由外商来做。换言之,就是在国际产业链中真正做制造的是一块钱,称之为“硬一元”,而做设计、采购、仓储、订单处理、批发、零售这部分产业链叫做“软九元”。通过“软九元”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同时也是最不赚钱的部分外包给中国工厂,外商凭借其主导的产业链,靠其在订单上的优势,实际上支付给中国工厂的价钱可以远远比其自己制造的成本还要便宜。所以,企业搞产业升级和品牌战略,就不应该仍然在“6+1”的“1”上面搞升级,而应该从1升级到6的环节。
文章来源http://caijing360.blogspot.c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